随着全球特别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强劲的上车需求叠加巨大的产能缺口,碳化硅这条“赛道”愈发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不管是汽车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企业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还是下游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都在疯狂押注碳化硅,合资建厂、扩大产能、签署供货协议等等消息接踵而至。那么如此疯狂的碳化硅半导体究竟有什么魔力,这就需要从其材料本身的性能来看。
(资料图片)
叠加第三代半导体在我国被赋予的战略意义,碳化硅产业发展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后以来,就一直走在“风口”之上。SiC适合高功率和高频率应用场景,如储能、风电、光伏、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以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为例,目前市售电动车所搭载的功率半导体多数为硅基器件,采用Si IGBT技术的功率模块仍在电动汽车应用中占主导地位。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硅基功率器件正在接近材料极限,要进一步提高其功率密度非常困难。由于电动车电压平台正在从400V向800V以上的高电压发展,相较于Si IGBT,SiC MOSFET凭借“耐高压”、“耐高温”、和“高频”特点,在高压系统中有望快速替代Si IGBT,从而大幅提高汽车性能并优化整车架构,使新能源汽车具有更低的成本、更长的续航里程、更紧凑的空间设计以及更高的功率密度。
目前,车规级SiC功率器件主要应用于主驱逆变器、OBC、充电桩等场景。在主驱逆变器、OBC、DC-DC以及直流充电桩模块中,SiC MOSFET有望对Si IGBT加速替代。
碳化硅应用为主驱逆变器带来了更高的逆变器效率、更小的系统尺寸、更低的系统成本和更长的行驶里程。根据Infineon与Daimler在2018年的测试数据,在相同的行驶条件和行驶里程情况下:在配备了1200V SiC MOSFET的400V系统中,逆变器的能耗降低了63%,从而在WLTP工况条件下节能6.9%;在配备了1200V SiC MOSFET的800V系统中,逆变器能耗降低69%,整车能耗降低7.6%。碳化硅对车辆能耗的降低仍被低估,因为没有考虑电池系统重量减轻的影响。在系统成本方面,尽管SiC MOSFET逆变器是等效Si IGBT价格的2-3倍,然而,由于使用SiC后整车功耗降低,车辆系统效率提高,因此需要更少的电池容量。电池节省的成本超过了碳化硅逆变器增加的成本,采用800V高压SiC平台的系统成本比400V Si IGBT平台节省高达6%。
根据Wolfspeed的研究,采用全SiC MOSFET方案的22kW双向OBC,可较Si方案实现功率器件和栅极驱动数量都减少30%以上,且开关频率提高一倍以上,实现系统轻量化和整体运行效率提升。SiC系统在3kW/L的功率密度下可实现97%的峰值系统效率,而Si OBC仅可在2kW/L的功率密度下实现95%的效率。同时,进一步拆分成本,由于SiC器件的性能可减少DC/DC模块中所需大量的栅极驱动和磁性元件。因此,尽管相比单个Si基二极管和功率晶体管,SiC基功率器件的成本更高,但整体全SiC方案的OBC成本可节约15%左右。
直流充电桩通常采用15-50kW的AC-DC和DC-DC电源模块,并根据充电位置和车辆类型进行扩展,以满足更高或更低的功率需求。通过模块的并联堆叠组合可实现150 kW快充桩以及350 kW超充桩的功率需求。以25 kW充电桩模块为例,需要并联6个模块实现150 kW充电桩功率,而250 kW的充电桩需要并联10个25 kW功率模块。350 kW功率的超充桩,则可以使用6个60 kW模块并联,由于60 kW模块采用更高电压器件、更先进的封装和拓扑结构,可以有效减少芯片数量并降低系统成本。根据Wolfspeed数据,25 kW功率的充电桩模块,大约需用到16-20个1200V SiC MOSFET单管。
据天科合达招股书,基于硅基器件的传统逆变器成本约占光伏发电系统10%,却是系统能量损耗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英飞凌,使用SiC MOSFET功率模块的光伏逆变器,其转换效率可从98.8%提升至99%以上,能量损耗降低8%,相同条件下输出功率提升27%,推动发电系统在体积、寿命及成本上实现重要突破。英飞凌最早于2012年推出Cool SiC系列产品应用于光伏逆变器,2020年以来,西门子、安森美等众多厂商陆续推出相关产品,碳化硅光伏逆变器应用进一步推广。据CASA数据,2020年光伏逆变器中碳化硅器件渗透率为10%,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50%。高效、高功率密度、高可靠和低成本为光伏逆变器未来发展趋势,SiC器件有望迎来广阔增量空间。
SiC器件对光伏逆变器性能的改善
不同材料微波射频器件应用范围对比(左);碳化硅基氮化镓射频器件市场规模展望(右)
家 电
免责声明 |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2023(第七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