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国内A股上市公司对于ESG信息披露持续加码,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更加看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企业在实现财务业绩的同时,减少环境足迹。
积极开展ESG披露并制定科学减排目标,无疑为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新思路。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统计发现,以东莞58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观察样本,仅有慕思股份、众生药业、生益科技等7家企业披露2022年独立ESG报告(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制造业企业就有5家。从披露情况来看,整体披露比例仅为12.06%,ESG报告显然是一份“奢侈品”。
(资料图)
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也是传统的能耗“大户”。如今的大趋势是,东莞制造业的“绿色+智造”新发展理念与ESG高度契合,并开始倒逼整个产业链愈发注重环境治理。其中,最基本的工作就是ESG报告的制作与发布。
整体上看,已披露的ESG报告质量不一,普遍问题是存在很多定性描述,缺少定量分析及未来目标管理。在这方面,慕思股份、生益电子做得较好,比如制作得相对精致、内文中体现ESG量化管理以及披露提升目标等具体细节。
业内人士表示,东莞制造业虽然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成本上升等问题。但总体来看,“拥抱”ESG的趋势将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会为这些企业创造一些新的商机。
低碳化生产与供应链管理
2021年开始,ESG逐步在国内各行业的上市公司流行起来,该概念分别对应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大领域,被业界称为上市公司“第二财报”。在“双碳”政策的宏观大背景下,“E”也就是环境,所受重视更多。
东莞作为制造业大市,制造业是传统的碳排放“大户”,要实现“碳中和”首先要从减少碳排放开始。从已披露的2022年独立ESG报告中可见,以制造业企业为主体的东莞A股上市公司对ESG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高。
其中,寻求生产过程的低碳化,是这些企业所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
慕思股份在ESG报告中称,公司通过引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全面升级工厂压缩空气站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提供可视化管理、远程监测、智能控制、数据分析、异常故障诊断、异常故障提醒报警功能,实现工厂动力车间稳定供气与系统节能降耗目标。
2022年,慕思股份通过该系统节省电量共7.48万千瓦时,节省电费共5.01万元,月均电费节省比例为8.09%,实现整体生产经营能源节约的稳中有降。通过数据和技术的力量,让“碳”有迹可循,是慕思股份的低碳运营逻辑。精打细算下,能耗被节省下来,也为东莞制造业企业节能降耗带来启示。
有传统观点认为,ESG是纯利他行为,是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基于股东利益最大化,部分上市公司并不情愿去落实ESG战略。但从生益科技的ESG报告看来,虽然ESG投资在前期是额外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企业获得的收益将远远大于短期投入的成本。
生益科技则在ESG报告中提到,“2022 年,公司整体通过建立能源管理系统、空压机站节能改造等新技术研发为公司节油、节气、节电、环保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该报告特别指出,自2016年起,公司在节能减排方面投入的资金超900万元,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节能成果。
据统计,2022年生益科技综合节能量为1143.53 吨标准煤。其中,产值综合能耗为0.0216 吨标准煤/万元,远低于电子行业1.2吨标准煤/万元,覆铜板行业0.159 吨标准煤/万元的要求。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也就意味着该公司的企业经济效益获得提高。
从另一个层面看,东莞A股上市企业也在供应链管理上寻求“低碳化”。
比如,在导入新增供应商前,龙头企业会对供应商的“绿色资质”进行评估。同时,肩负起“先锋者”的责任,调动各层级资源,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生态优势,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监督”,实现协同减碳。
生益电子在ESG报告中特别提及,公司“关注供应商的 ESG 风险”,将通过供应商审核、协议约定及专业网站来确保供应商按 ESG 要求执行。此外,还每年组织开展供应商端的现场稽核和交流,包括供应商的体系管理,以及职业健康与安全、环境、有害物质管理等相关项目。
显然,节能减碳不是一家企业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企业作为产业链中的一环,与上下游的诸多企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对产业链往高端化进阶、绿色化转型升级、协同减碳有着重要作用。
慕思股份在ESG报告中,对供应链体系提出减碳要求,除了“开展供应商评估”以外,还将“加强供应商责任采购管理”,践行“绿色供应链”发展理念实施绿色采购。2022年,慕思股份供应商总数为566家,其中有77家拥有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可见,供应链驱动是东莞制造业推动ESG工作中的一大重点。业内像生益电子、慕思股份都是供应链管理工作比较突出的公司,它们调动自身的财力、物力与资源积极推进ESG工作,通过发挥供应链的传导作用,带动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共同参与减碳进程,为东莞制造业探寻出一条兼顾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低碳生产的发展道路。
未来,随着东莞A股上市公司更广泛纳入ESG及整体关注程度愈趋成熟,那些处于东莞制造业产业链一环但又在ESG价值体系外的企业,若不及时调整企业策略,生存空间将会被挤压。
缺少定量分析和对未来目标规划
纵观东莞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7份ESG报告,慕思股份、生益电子、楚天龙等企业制作得相对精致,配图、图例、表格一应俱全。相比之下,其他企业的ESG报告则显得十分朴实,文字居多,并无过多美化处理。
质量不高的报告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定性的描述过多,但缺少定量分析和对未来远期目标达成的规划。
比如锦龙股份在ESG报告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部分只有寥寥几句:公司证券业务属相对低能耗环保产业……将强化废弃物管理,充分利用网络电子工具,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在各项办公设备的选用中坚持选用能耗低的节能设备,降低办公环境辐射。
一些高质量的ESG报告,除了在内文中体现ESG量化管理,也会在结尾附录中提供关键绩效的量化数据。以同为证券行业的兴业证券为例,该公司不仅印发了《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办公节能管理办法》,在电、水、空调、电梯、办公耗材节能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加强公司节能降耗管理。并在其ESG报告中,明确标注出温室气体排放量、耗电总量、用水总量和电子废弃物总量等环境绩效指标。
对比可见,锦龙股份的ESG报告缺少公司对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没有ESG相关战略目标的企业,往往也没有ESG的量化管理。
有专家表示,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优秀的报告至少需要满足两点要求:其一,就是披露内容需要有实质性,符合清晰、准备、必要的披露原则,并揭示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其二,ESG报告应同年报一样,对关键绩效指标实现持续的定量披露。
把视角放到整个A股市场来看,制造业企业的ESG报告披露率偏低。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通过梳理A股上市公司的ESG报告发现,各行业的披露率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银行与非银金融上市公司ESG报告的披露率名列前茅,而诸多从事传统制造业如食品饮料、轻工制造等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则排在末尾。
客观而言,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东莞A股上市公司,ESG的应用和普及率也偏低,且报告整体质量不高。
汇生国际资本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黄立冲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银行、金融等非实体制造业在社会环保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且盈利能力较强,有能力也有意愿进行ESG信息披露管理。“制造业本身在能源使用与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处于劣势,加上利润单薄,自然没有主动披露ESG信息的动力。”
对制造业来说,没有新技术新投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十分困难,ESG指标意味着企业要承担更大的成本。不过,将ESG纳入考量,也会为这些企业创造一些新的商机。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国投资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际投资者对企业ESG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内投资者也在通过观察企业ESG的变化来规避相关风险。黄立冲表示,“投资者越来越看重ESG,那么ESG表现不好的公司就很难融到资金,为了融到资金,上市企业需要积极去满足ESG的相关条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正反馈机制。”
从政府推动和产业层面看,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作为碳排放大户,东莞制造业是可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领域。作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东莞正大力推动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其中重要方向之一就是低碳经济,以低耗能支撑高增长,不断提升东莞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受访专家表示,目前制造业虽然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成本上升等问题。但总体来看,拥抱ESG的趋势将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