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剧本娱乐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这是继2022年《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后,文化和旅游部再度发布涉“剧本杀”规定征求意见。于中国剧本杀行业而言,这如同一场甘霖。在国内有“剧本杀之都”之称的贵阳,也恰逢甘霖。
就剧本杀游戏本身而言,近年来消费市场愈发看重“沉浸式”。推动剧本杀行业高质量化,高手过招,拼的是品质,拼的更是创新。
(资料图片)
走摒弃“抄袭”“洗稿”“融梗”的规范之路
自2013年首部剧本杀作品《死穿白》(Death Wears White)被引入中国大陆,剧本杀行业历经近10年沉浮,终于迎来规范化制度的引领。
而贵阳的剧本杀行业发展早、起步快,店铺数曾突破千家,并以葵花、稻草人、siren三家发行,占全国剧本市场半壁河山。剧本杀行业的疯长,其中也有质量飘忽不定的作品,“抄袭”“洗稿”“融梗”等问题也屡见不鲜。
《剧本娱乐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拟建立内容自审制度,规定剧本创作生产主体应当通过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向所在地县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办理剧本备案手续,并引入专家评审制度。
根据剧情内容,行业将剧本杀剧本分为推理、校园、情感、欢乐等多个类别。
贵州省研学旅行协会沉浸式文化旅游行业分会负责人田野说,今年年初,行业分会与出版机构洽谈,计划将线下盒装剧本杀剧本归至出版社的出版物管理范围,这与文旅部引入“专家评审”不谋而合,“将剧本杀剧本申请为出版物,准入门槛必然提高。”
剧本杀精彩与否,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玩家与玩家、玩家与DM(主持人)在游戏交互中完成的“二次创作”。
DM,Dungeon Master,源自经典桌面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中的“地下城主”,承担着导演、裁判、NPC(演绎人员)等多种职能。还有DM将自己职业解释为“Dream Master”,梦境制造者。
DM尹诗琦认为,同样的剧本交到不同DM的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最终风格和状态。
每当收获玩家们掌声,或是老主顾再度光顾点名“非她不可”,是包括尹诗琦在内的DM最大的成就感。尽管获赞誉后成就感满满,但愿意将DM当作毕生事业的人不多,大都至多干个两三年。
“最难的是拥有职业归属感。”尹诗琦说,家中长辈念叨“要稳定工作”,或是催促“该结婚生子”,是很多DM相继离职的原因。
剧本杀企划与DM交流剧情。
剧本杀游戏要实现“高质量”,DM老手不可或缺。
剧本杀圈内有个术语叫“车”。加入一场剧本杀游戏是“上车”,开始游戏叫做“发车”,剧情无法进行或者体验很差被成为“炸车”。
当剧情无法满足所有玩家,就会有人心不在焉,甚至自顾聊微信、刷短视频。
这时候,需要经验丰富且善于察言观色DM,适时、适当拉快或放慢游戏节奏,要么在玩家对推理无从下手时给予适当提示,将思维游离出剧情空间的玩家“拉”回来。
为增加玩家体验感,剧本杀店家更注重场景装扮、道具配置及剧情演绎。
如何留住人才,成为目前剧本杀行业的新痛点。
田野透露,贵阳市文旅部门启动了专项培训基金,贵州省研学旅行协会沉浸式文化旅游行业分会已联合了贵州省文联、贵州省演艺集团,以及贵州省各大高校,计划在年内开展剧作者、DM、机关设计者、美工等等剧本杀从业人员公益培训,并建立一套剧本杀专业技能培训、考核和认证的标准,让从业者有明确的发展和前景预期。
此外,贵州省作家协会正计划吸纳剧本杀作者到网络文学作家的管理范围。田野表示,未来他们会根据从业者的不同属性,对接相关部门,帮助更多的剧本杀从业者获得官方职业认定。
高手过招,拼的是品质更是创新
4月16日,贵阳市民陈骁约上几个好友,从贵阳市观山湖区金融城到花溪区,花了1个多小时车程。
他们沿着位于十字街区IDea沉浸式演绎剧场内的步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山洞,洞口周围布满藤蔓。陈骁一行被安排穿上了黑色马甲背心,“化身”时代科学报记者。去探访山洞中,传说中激进进行非法的动物和人体实验的疯狂科学家平克曼。
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的IDea沉浸式演绎剧场。
这是IDea沉浸式演绎剧场于今年3月15日推出的首部沉浸式剧本杀《脑殒》,时长70分钟。与传统剧本杀有别,《脑殒》没有使用传统的纸质剧本,而是由演员和工作人员运用表演、场景布置和声光电等手段引导玩家入情入景,体验整个故事。
“玩家们对娱乐需求的增大,推动着行业不断创新、迭代。”杨均鹭是贵阳较早的一批剧本杀从业者,她见证着贵阳的剧本杀行业由辉煌走向遇冷期,历经行业洗牌后,如今又再次萌芽复兴之势。
《脑殒》剧场入口。
10年前,一张桌子,一套剧本,就可供玩家们自行体验;2018年左右,剧本杀从最初桌游为主附带剧本的玩法,逐渐演变为剧本游戏,游戏脉络也从单一的破解“谋杀之谜”,演变成了多元化的剧情游戏。多家剧本杀体验店随之增加了DM,围绕关键剧情提供演绎。
加码“沉浸式”,就是剧本杀从业者们探索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新赛道。杨均鹭认为,“沉浸式”的意义,在于解放被动观看剧情的观众,调动观者的感官,更好地将玩家带入到情景中亲身体验剧本。
《脑殒》所在的剧场场地约300平方米,但玩家陈骁感觉远远不止。70分钟的时间,他们在黑暗的“山洞”中摸索前行,有时需要上阶梯,有些路段则需俯身而过。忽明忽暗的微光,辅以各种怪异的声响,陈骁形容“感官仿若被重置”。
场控人员调试音效。
让场景地图在玩家脑海中无限“拓展”,还需要场控人员适时启动机关,开启、关闭音效或灯效。或是一扇大门朝不同方向关闭,营造出不同的场景空间。
NPC的配合也至关重要。负责动作演绎的NPC陈鸿瑞致力于追求“奇点”。即在各个方向传来的环绕声音效以及黑暗环境的“掩饰”下,他轻手轻脚移动到某个位置,在灯光亮起的瞬间停止,或半匍匐于地面,或像蜘蛛人一般挂在墙上——借听觉、视觉等感官媒介的干扰,玩家感觉不到衔接的缝隙,“他们眼中,我可以瞬移。”
《脑殒》推出一月以来,平均每天开演一场。每场剧开始前,工作人员都会对场地进行检修测试,以确保玩家的“沉浸”体验不会因失误而被打断。
工作人员检修剧场内机关。
杨均鹭透露,IDea沉浸式演绎剧场创作团队目前正打造第二部沉浸式剧本杀,朝着更开放式发力,“玩家的不同选择,会将故事导向不同的结局。”
剧本娱乐游戏之外,行业江湖热闹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