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洪小棠 兔年春节刚过,公募基金即将集中发行一款创新产品——混合估值法债券基金。
1月31日,富国汇诚18个月发布了发行公告,拟于2月3日启动认购。不仅如此,1月30日,鹏华永瑞、招商恒鑫、南方恒泽以及易方达恒固等多只产品同一天发布了发行公告。
(资料图片)
记者了解,该类产品的最大创新是采用了混合投资策略,即投资策略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买入拟持有至到期类资产以摊余成本法估值,另一部分为买入交易性资产并用市价法估值。
优势与风险
事实上,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债市回调导致的理财赎回负反馈循环继续演绎,并不断加大债市波动,12月债市迎来二次冲击,银行理财投资的债基大多使用市值法估值也是其中原因之一。这次债市危机为当下市场敲响了警钟,净值化转型下,理财已由债市稳定器变为波动放大器。而改善估值方法或能一定程度上平滑短期内的波动,
据了解,混合估值债基在一定程度降低基金的净值波动,同时,部分资产仍使用交易策略并用市价法估值,可灵活捕捉交易机会、增厚投资效益。
南方基金表示,这类创新产品有两大优势,一方面是部分持仓采用买入并持有到期策略以及摊余成本法估值,能够一定程度上加强净值稳定性,另一方面是部分持仓采用交易型策略和市值法估值,能够丰富组合的收益手段,两者的结合能够部分减少净值波动,提供更大的组合风险收益灵活度。
与传统开放式债券基金不同,该批基金均为封闭运作,锁定期为12个月至30个月不等。
华南一位公募人士认为,设定封闭期主要考虑到资金的稳定性强,避免了投资者频繁申赎对产品投资的冲击及对潜在收益的耗损,可支撑管理人更从容管理投资组合,发挥其专业投资,长期投资的作用,并进一步引导培育投资者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习惯。
不过,另一位公募资深投研人士对记者表示,摊余成本法曾在资管新规推出时引起热议。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净值不会出现大幅回撤,持有体验较好。而净值法估值产品则每日净值会随着债券的价格波动而随之波动。
但摊余成本法计量下的产品并非没有风险,该人士坦言,摊余成本法默认债券能够如期还本付息,而一旦债券资产存在信用风险,其价值出现大幅偏离时,可能出现无法到期还本付息的情况,在摊余成本计量下无法及时反映出来,信用风险会被隐藏,但最终投资者也要承受损失。
“由于摊余成本法计量下隐藏了资产可能的信用风险,出于对收益率的考量,基金可能会进行信用下沉购买一些资质较差的资产,一旦出现信用事件,也可能会对投资者造成较大损失。”该人士表示。
前述华南公募人士表示,从结果上看,两种估值方法对投资者长期收益没有太大影响,摊余成本法能够平滑净值波动,在基金发生实际亏损时,到期后基金收益和市值法差别不大。”
考验
早在2022年6月1日,多家公募机构便申报了混合估值债基,但由于创新属性、估值方法、操作策略等因素影响,7月底部分公司申报的产品才接收到第一次反馈,但一直未得到获批。随后11月,债市出现大幅波动,债基净值遭遇大幅下探,混合估值债基再次被提及,部分产品也在2022年12月底拿到批文。
上述华南公募人士表示,在债券牛市的前两年,摊余成本法的产品跑不赢市值法产品,所以并不受市场关注,但去年11月以来随着债市调整,采用摊余成本法运作的产品才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虽然混合策略产品在公募基金领域尚属“新品种”,但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已成熟运作多年。目前期限6个月以上的封闭式固收类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养老试点理财产品等,普遍采用混合投资策略。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6月末,采用混合投资策略模式的理财产品规模近3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多只产品的投资范围均为债券资产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且投资于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债券资产不低于基金净资产的50%,采用交易策略、相应以市价法估值的债券资产不低于基金净资产的20%。不过针对开放期流动性需要,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在开放期期间可以不受前述投资组合比例的限制。除了固定收益类资产外,也可投资于国债期货、信用衍生品等金融工具进行对冲。
沪上一家银行系公募投研人士表示,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资产只规定了下限,由于是首批产品在实际操作中会相对谨慎,可以将底仓部分以摊余成本法计量,杠杆部分以市值法计量,做到净值曲线尽可能低波。
杠杆方面,根据《公募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基金总资产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140%”, 但是定期开放的债券基金,杠杆可放大到 200%。实际运作中,通常杠杆会在130%-150%之间。
不过,在净值曲线相对平滑,风险特征较为稳健的基础之外,同类产品十几个BP的收益率差异则可能会被投资者关注,这或将考验基金经理的择券和交易能力。
此外,据记者了解,上述多只混合估值债基本次发行的主要对象并非个人投资者,而是机构投资者。在一位接近监管的公募人士看来,该类产品平滑收益曲线适配机构投资者,且机构投资者成熟度较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运行后,该类产品会逐步向零售端发力。